建筑垃圾未来该何去何从?

建筑垃圾未来该何去何从?

作者:加气混凝土设备价格  来源:加气混凝土设备厂家  时间:2013-12-04  点击次数:985

      
     河南宇泰机械制造公司才从事研发和制造的过程中,同时注视着建筑垃圾。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城乡建设中每年拆除老旧建筑,产生建筑垃圾2亿吨,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产生建筑垃圾1-1.2亿吨。大量的建筑垃圾堆积或简单填埋,不但占用大量土地面积、严重污染城市环境,还对城市地下水层造成了一定影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健康发展。
  住建部副部长在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说,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而只能持续25-30年,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本来就日益严峻的建筑垃圾处理问题显得更为突出。一方面,有城市环境保护方面的考虑,还要符合国家关于城市建筑垃圾处理方面的条例;另一方面,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步伐还在不断加快。加之国外的发展经验,国内建筑垃圾处理市场情况等诸多因素,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呼声越来越响,建筑垃圾处理问题也逐步成为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主旋律。
  建筑垃圾中的许多废弃物经分拣、剔除或粉碎后。再经过加气设备加工,大多是可以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的。面对越来越突出的城市建筑垃圾问题,发达国家的很多成功做法可以为我们提供充分的借鉴依据。砖、石、混凝土等废料经破碎后,可以代砂,用于砌筑砂浆、抹灰砂浆、打混凝土垫层等,还可以用于制作砌块、铺道砖、花格砖、彩色砖等建材制品。

  据专家介绍,根据我国目前建筑垃圾的特点,回收利用率可达95%以上。就拿利用建筑垃圾制作再生砖来说,与实心黏土砖相比,同样是生产1.5亿块标砖,可减少取土24万立方米,消纳建筑垃圾40多万吨,节约土地340亩。此外,在制砖过程中,还可消纳粉煤灰4万吨,节约标准煤1.5万吨,减少烧砖排放的二氧化硫360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世界人口极大膨胀,自然资源日趋枯竭,而由工业生产和生活过程产生的废弃物也随之与日俱增。特别是建筑业发展十分迅猛,其产生的建筑垃圾也空前增加。大批旧建筑物被拆除,在这个过程中,建筑垃圾无形中成为阻碍城市建设的“代谢物”。该怎样处理这些建筑垃圾,是一个越来越值得关注的社会课题。城市建筑垃圾主要包括城市建设部门建造新的建筑物所产生的开挖废料、拆除工程产生的废料,道路修建与养护过程产生的废料等。尽管大多数建筑垃圾无毒无害,但若简单填埋,不仅影响城市环境、浪费土地资源,还会造成巨大的能源和资源的浪费。目前,建筑垃圾已经加剧了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的紧张局面,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粉煤灰加气混凝土设备利用已经迫在眉睫。  
    一、我国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现状  
    中国垃圾处理起步较晚,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较低,曾出现垃圾包围城市的严重局面。近年来,中国环境卫生行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使城镇垃圾处理水平提高,垃圾包围城市的现象有所缓解。但还有一些问题存在,垃圾处理的投入与垃圾处理的需求相比仍明显不足,垃圾处理的水平还很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还处于由粗放到处理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垃圾堆放现象普遍存在,垃圾处理场的二次污染相当普遍。整体来看,我国城市建筑垃圾的处理呈现以下几个问题:①建筑垃圾分类收集的程度不高,目前只能是绝大部分进行混合收集。②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低。③我国建筑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落后,城市建筑垃圾处理多采用直接填埋的处理方式,既占用土地又污染环境。④城市建筑垃圾处理投资少,政策法规措施还不健全,建设工作者的环保意识不强。 
 二、建筑垃圾处理新技术  
    为了能够资源化处理建筑垃圾,河南宇泰机械制造公司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水平,研发并生产了建筑垃圾移动破碎站,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有了新突破,是目前中原地区首台高科技建筑垃圾破碎机,经其处理后的建筑垃圾通过筛选、粉碎、破碎、分类等工序后,能变成建筑原材料,回收利用率达95%以上。经移动破碎机处理后的再生建筑材料用途广泛,根据粒径大小,可用作墙面抹灰材料、路基回填材料、砌块等建材原料及再生混凝土骨料。一吨再生建材可制成0.45吨新型墙体材料,其余50%制成复合材料。经过处理的建筑垃圾利用率达90%以上,能较好地节约资源,而且建筑垃圾变成有用的建筑原材料后,减少了建筑废料的倾倒和填埋,降低了建筑垃圾对土地资源的占用,避免了建筑垃圾对土壤及水体的污染,环保效果明。
  建筑垃圾资源化,不仅有着加气砖设备巨大的环境效益,还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按到2020年我国新产生建筑垃圾50亿吨估算,这些建筑垃圾如果能够转化为生态建材,创造的价值可达到1万亿元。然而,我国目前从事建筑垃圾再利用的企业只有20多家,全国再生利用率仅为5%左右,随着政府部门对环境建设的日益重视,建筑垃圾处理很快就将迎来更多有力的国家政策支持和广阔的市场空间。